近日,首届量子计算+ 生物医药 科技峰会在广州举行。会上,广州市人大未来产业联系点正式揭牌。现场发布了广州首个量子计算平台——“埔德”专用量子科学计算平台,以及《量子计算+生物制药产业与技术发展研究报告》。
同时,玻色量子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百图生科(北京)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 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等合作伙伴共同携手,将共同实现技术、资源、场景的深度融合,加速量子计算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成果转化与规模化应用。
现今,量子计算已然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破局发展的关键。“广州拥有全国领先的医疗资源,是海量临床数据、顶尖医疗机构和专业人才聚集的‘黄金三角’,为量子科技落地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铁钢表示,目前,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已联动广州移动、玻色量子,联合中山三院、市疾控中心等10余家单位,积极谋划落地21个量子医疗应用场景。
据介绍,“埔德”专用量子科学计算平台旨为打造国内领先的量子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州市企业、科研机构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量子计算服务,推动 量子技术 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在主旨演讲环节,广州实验室大湾区生物信息中心教授李亦学介绍,他们团队创新性地将量子吉布斯采样机制引入经典的深度生成模型,构建了量子-经典协同计算架构。这一突破性技术利用量子计算在高效采样和全局优化上的独特优势,将模型中的隐空间分布从标准正态分布替换为更契合生物系统动态演化规律的玻尔兹曼分布。
中国移动集团首席专家、云能力中心副总工程师钱岭提到,量子计算是下一次科技浪潮的首选算力工具,可以解决复杂系统优化问题和微观世界相互作用问题。面向生药领域,中国移动提供基于量子计算机融合经典算力的平台以及应用,提升生药行业在药物模拟,生物大分子结构预测识别效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人工智能 研究院教授张健重点展示了其团队在量子计算驱动药物设计领域的实质性最新进展。他提到,团队基于量子-经典混合计算架构与其自主研发的药物设计平台深度融合,构建了“量子计算+AI+药物设计”的全链路研发闭环,为 创新药 研发的超 高通 量+高精度设计瓶颈突破开辟了新赛道。
玻色量子算法专家陈少波介绍,玻色量子自研的相干光量子计算机是一种专用的求解伊辛模型的量子计算机,由光量子态制备、光量子存储器和测控一体机三个核心模块组成,具有极高的并行计算能力和快速求解能力。
今年8月,玻色量子正式发布了自研的全国首个量子玻尔兹曼机及开源编程套件。截至目前,玻色量子已与广州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药学院等科研机构合作。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主办,玻色量子承办,广州国家实验室大湾区生物信息中心协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