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看好港股和A股!摩根大通:中国进行了最深刻、广泛的一轮政策调整券商中国

券商中国05-21 22:01

摩根大通第21届全球中国峰会将于5月22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据悉,本届峰会以“资本为桥连通世界”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1400多家企业的超过2800名参会者。

 

在峰会召开前一天(5月21日),摩根大通举办媒体见面会,公布了摩根大通对于中国经济和股市的最新观点。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表示,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之后,他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中国这两年出现了最深刻、最广泛的一轮政策调整,2024年9月至年底是上半场,而2025年以来进入下半场。

 

摩根大通首席亚洲及中国股票策略师刘鸣镝认为,今年最看好的是港股,A股也将有不错表现。目前是逢低吸纳的时机,市场可能在90天贸易谈判结束后区间出现突破。行业上,看好互联网和医疗卫生,建议低配电力和能源。

 

朱海斌:中国进行了最深刻、广泛的一轮政策调整

 

朱海斌首先回顾了今年以来宏观政策的波动。他谈到,年初以来特朗普回归后美国的贸易政策反复,波动幅度之大远超市场此前预期。从过程来看,最大波动产生在4月份美国对中国关税一度加到145%之后,摩根大通也曾下调中国及全球2025年全年经济预测。在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之后,关税首次出现好于市场预期的变化,目前美国对中国的平均实际有效关税税率下调至41%左右,中国对美国实际有效关税税率大概在28%左右。此外,在中美的90天暂停期,未来的关税变化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我们最新修正了对中国经济的展望。假设目前的关税税率持续到年底,中国经济或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有所放缓,但不会出现特别大幅的下滑。我们将中国2025年全年经济增速预测,由原先的4.1%上调至4.8%。”朱海斌称。

 

从今年“三驾马车”的成分贡献度来看,朱海斌认为,2024年进出口对于中国经济增长贡献了30%,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今年来自进出口的贡献率预计大幅减弱,但由于国内的政策调整,预计消费与投资的贡献率相比去年会有所上升。

 

朱海斌认为,中国这两年进行了最深刻、最广泛的一轮政策调整,2024年9月至12月仅是这一轮政策调整的上半场,而2025年以来进入下半场。他认为本轮政策调整呈现三方面特征:财政政策方面,中央财政仍有空间,通过扩张支持稳增长;货币政策方面,他认为当前仍有进一步降息降准的必要,且自2024年9月后,央行将稳定地产、资本市场作为金融稳定政策的优先内容;经济结构再平衡方面,扩大内需、扩大消费成为主要经济工作任务之首。

 

朱海斌表示,今年政策调整进入下半场后,可以看到两会后财政政策发力明显。例如,今年预算赤字率首次达到GDP的4%,突破此前3%的上限;政府发债规模也相比往年大幅升高。今年财政政策无疑比以往更为积极。在扩大内需、扩大消费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例如,今年的“以旧换新”规模从去年的1500亿元翻倍至3000亿元。

 

朱海斌还提到,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既存在一些亮点,也面临着挑战。他认为,今年年初DeepSeek的出现,使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创新能力进行了重新评估,显著提振了市场对经济结构转型的信心。从4月份的数据来看,各个经济细分领域强弱分化明显。新经济领域,尤其是技术创新方面表现强劲,如信息技术(IT)、人工智能(AI)等;同时消费领域中,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的产品类别,表现也显著好于其他产品类别。

 

朱海斌指出,尽管国内消费有所稳定,但整体仍然相对偏弱。4月份的主要经济指标中,零售消费显著低于市场预期。因此,他认为下一步政策的重点应该放在提振消费,以及增强居民的收入增长和就业信心上。

 

刘鸣镝:目前是逢低吸纳时机,看好互联网、医疗行业

 

“应该说,中国股票在经历了2021年到2023年的持续下滑以后,在2024年找到了底,2025年将继续向好。”刘鸣镝在介绍最新中国股票策略时表示。

 

刘鸣镝认为,展望二季度,市场将呈现“退一步进两步”的态势。回顾近期行情,3月18日后随着部分公司业绩公布,市场情绪达到高点,随后进入调整。4月随着美国贸易政策等出台,市场情绪快速降温。目前处于90天贸易谈判期,市场呈区间波动。她认为,港股股指要突破当前区间,需贸易谈判顺利达成协议,预计要到三季度。

 

刘鸣镝认为,站在当下时点,看好港股和A股。

 

在行业及主题上,刘鸣镝称,仍持续看好互联网和医疗卫生行业,尤其是医疗行业,若美国医疗改革对药品价格进行下调,可能有利于中国创新药发展。她也提到,2024年底摩根大通将IT行业列为首选,这也是去年底至今表现最好的板块之一。但是在上周五,摩根大通将IT的评级从超配调到了中性,原因是估值和预期已在高位。

 

刘鸣镝还提到,市场尚未充分交易的主题包括行业整合,特别是在产能过剩行业,以及金融行业的市场准入、开放主题。通过比较MSCI中国和日本东证指数,她发现两者拟合度高,MSCI中国目前情况类似1998年6月的东证,后者在1998年10月迎来金融行业改革后市场走强。

 

刘鸣镝认为,未来几个月市场将等待并观察业绩和中美谈判进展。部分出口导向型行业,如服装、鞋帽、家具、家电等,因对美出口占比较大且难以在国内消化,可能面临风险。但之后市场将交易贸易谈判结果,以及行业整合和金融市场改革等题材,可交易标的将扩散,总体持乐观态度。

 

在投资建议方面,刘鸣镝认为,目前是逢低吸纳时机,市场可能在90天贸易谈判结束后出现区间突破。今年最看好的是港股,她对于A股也较为看好,但是也要考虑到其业绩较弱、估值较高的现状。

 

对于各大指数点位预测,对MSCI中国指数的悲观、中性、乐观情景指数目标分别是70点、80点、89点;对沪深300指数的基准情景目标为4150点,悲观情景为3800点,乐观情景为4420点。行业方面,刘鸣镝称,目前看好互联网和医疗卫生行业,建议低配电力和能源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