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晚,月之暗面旗下Kimi大模型发布Kimi K2 Thinking,称其是“Kimi迄今能力最强的开源思考模型”,在多项测试中达SOTA水平,且在通用基础能力上同步升级,目前其API已上架。但Kimi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大厂凭借生态优势挤压独立应用空间,且AI交互成本下降。Kimi尝试垂类合作探索商业化,能否将模型能力转化为用户价值、构建可持续商业模式是其破局关键。
月之暗面今年以来的技术迭代还在继续。
11月6日晚间,月之暗面旗下Kimi大模型发布了Kimi K2 Thinking,并称其为“Kimi迄今能力最强的开源思考模型”。
Kimi官方表示,Kimi K2 Thinking是基于“模型即Agent(智能体)”理念训练的新一代Thinking Agent,它原生掌握“边思考,边使用工具”的能力。
从实测成绩来看,Kimi K2 Thinking在“人类最后的考试”(Humanity's Last Exam)、自主网络浏览能力(BrowseComp)、复杂信息收集推理(SEAL-0)等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达到SOTA(当前技术水平的最前沿)水平。
自7月进入“K2”版本之后,Kimi的升级正在提速。9月5日,Kimi发布Kimi K2模型的最新版本“0905”,进一步提升其在真实编程任务中的表现。9月25日,月之暗面Kimi发布全新Agent模式“OK Computer”并开启灰度测试。
这也是整个AI市场的一个缩影。事实上,AI市场正进入快速迭代阶段。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AI应用行业报告,以头部 互联网 集团为例,今年1月—9月共完成182次模型发布/更新/迭代,平均每5.7天就迎来一次模型升级。
模型迭代节奏持续加快,技术竞争正转向应用能力与推理深度的实战较量。
在“人类最后的考试”中超越GPT-5(High)
据Kimi官方,Kimi K2 Thinking是“Kimi迄今能力最强的开源思考模型”,这一定位源于其在技术架构、任务执行与评测表现上的系统性突破。
作为基于“模型即Agent”理念训练的新一代Thinking Agent,Kimi K2 Thinking实现了“边思考,边使用工具”的原生能力融合。该模型可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主完成多达300轮的工具调用与多轮思考,可提升处理复杂问题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在多项关键能力维度上,Kimi K2 Thinking均有明显进步,其Agentic(智能代理)搜索、Agentic编程、写作与 综合 推理性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在推理能力方面,该模型在涵盖100多个专业领域的“人类最后的考试”(Humanity's Last Exam)中取得了卓越成绩。该测试允许使用搜索、Python及网络浏览等工具,Kimi K2 Thinking以44.9%的得分达到SOTA水平。作为对比,Kimi公布的同场测试中GPT-5(High)的成绩为41.7%。
面对信息过载的复杂搜索场景,Kimi K2 Thinking同样表现出色。BrowseComp测试旨在评估AI在信息密集环境中的坚持性与创造力。在该项测试中,人类平均得分仅为29.2%,而Kimi K2 Thinking以60.2%的成绩刷新了SOTA纪录。
此外,该模型在编程相关任务中亦有稳步提升。在多语言 软件 工程基准SWE-Multilingual、SWE-bench验证集以及Terminal终端使用等测试中,其表现有了进一步提升。
除了专项能力的突破,Kimi表示Kimi K2 Thinking模型在通用基础能力上也实现同步升级。无论是在创意写作、学术研究,还是在回应个人与情感类问题时,模型都展现出更成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为进行对比验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使用与测试Kimi K2时相同的提示词,要求Kimi K2 Thinking模型以2025年北京高考作文题“数字闪耀时”为例,模拟高中生身份完成一篇一类记叙文。从结果看,文章结构完整、扣题准确,但在切题方式上,该模型与K2一样,仍存在表达略显生硬的情况。

使用了长思考模式的Kimi撰写的作文图片来源:Kimi网页版截图
目前,Kimi K2 Thinking模型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已在Kimi开放平台正式上架,支持256K上下文长度,定价与Kimi K2-0905相同:每百万Token(大模型处理文本时的最小单位)输入收费4元,输出16元,若命中缓存,输入费用仅为1元。同时,平台也推出了生成速度高达100 Token/s的Turbo API,其每百万Token输入为8元,输出58元,命中缓存的输入同样为1元。
Kimi能否破局“红海”竞争
然而,技术优势能否成功转化为市场认可,是摆在Kimi K2面前的首要挑战。
QuestMobile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接近60%的原生App陷入负增长,对于新入局者或中小应用而言,独立打造一款成功的原生App的窗口正在收窄。2025年,国内大模型竞争已从初期的“百花齐放”步入“巨头主导”的新阶段。
Kimi自身的增长也面临压力。
根据量子位智库10月数据,在AI助手APP新增下载榜上,Kimi与DeepSeek分别以超420万和360万的下载量位列第三、四位,但相较9月,两者的下载量均下滑超过13%。与此同时,字节跳动的“豆包”以近2800万新增下载稳居第一,腾讯“元宝”则以超1300万下载、环比14%的涨幅位列第二。大厂凭借其生态优势,持续挤压着独立应用的生存空间。
并且,更多跨界玩家正依托自身业务场景加速入局。11月3日,美团LongCat(龙猫)团队宣布推出全 新开源 大模型LongCat-Flash-Omni,这也是美团在两个月内第四次发布新模型。
另一个行业信号是AI交互成本的下降。
QuestMobile在报告中表示,人均单次Token消耗的下降也标志着AI行业进入了一个以“效率提升、成本控制、价值驱动”为特征的新阶段。这是行业走向成熟和商业化的关键信号。
在此背景下,今年以来的Kimi正尝试通过垂类合作探索商业化路径。今年“双11”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测试发现Kimi更新了“导购”功能,可根据用户需求推荐商品并附带淘宝或京东链接,不过商品多来自代理店铺,尚未与官方旗舰店打通。相较于字节“豆包+抖音”、阿里“通义+电商”的生态闭环,Kimi暂未形成同等强度的业务绑定。
数据表明,具备清晰场景的垂直类AI应用仍具有增长潜力。据QuestMobile,字节跳动旗下即梦AI、豆包爱学及蚂蚁集团旗下AQ健康管家等垂类应用三季度月活跃用户规模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2.1%、15.7%和83.4%。
对Kimi而言,差异化的核心在于将模型能力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价值。其能否在Agent搜索、编程助手、深度研究等场景建立起不可替代性,将决定技术升级的市场成效。
Kimi K2 Thinking展现出的技术纵深,为月之暗面在“思考型Agent”这一差异化路径上赢得了重要筹码。然而,在白热化的大模型竞争中,技术领先性只是入场券,能否将“长思考”“强推理”的模型能力,转化为用户高频依赖的应用场景,并构建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才是真正的破局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