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中,全球首款搭载 5G -A技术的人形 机器人 “夸父”作为“0号火炬手”,在无人陪跑的情况下,完成从深圳市民中心至莲花山公园路段的百米接力任务。
这不仅是全球首次由 人形机器人 参与并独立完成火炬传递,也是5G-A商用网络首次运用于移动场景下的 具身智能 人形机器人,标志着5G-A与具身智能的深度融合迈入新阶段。
单臂持1.6kg火炬 全程无人陪跑
一个机器人,手持1.6公斤的火炬,以拟人化姿态奔跑、挥手、交接,动作流畅、重心稳定,仿佛科幻电影照进了现实。
这位机器人火炬手未进行特殊硬件改造,通过升级的运动控制算法和5G-A远程操控技术,展现了人形机器人在复杂动态场景中的泛化能力,是5G-A的大上行技术首次运用于移动场景下的机器人接力跑。

在机器人火炬接力过程中,远在11公里外的中控台工作人员,要能实时且精准的判断机器人的行进路线,当碰到障碍时及时接管并下发应对措施,这对5G-A网络的上行能力与稳定的低时延传输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中国移动 通过对沿线20余个站点的全面技术优化,为机器人火炬手构建了信息“高速公路”,在高速率、低时延的稳定通信下,不仅实时回传机器人第一视角的高清画面,而且无需让技术人员陪跑,也能确保机器人精准执行“起步、奔跑、挥手、交接”等指令。
在技术层面,华为通过多项5G-A解决方案全面优化网络质量:采用双频融合阵子设计实现高低频协同覆盖,峰值速率高达5Gbps,支撑AI交互与热点大容量业务;依托超大广角架构与新型天线材料,实现信号立体覆盖,满足具身机器人、低空 无人机 等新终端的连接体验;在场馆及沿线环境中部署高密度站点,从容应对多场景交互与高并发需求;同时借助AI Agent 数字人 系统,实现网络自优化与无人化运维,为赛事期间各类智慧应用提供可视化、自动化保障。
从赛场到产线:5G-A推动具身智能走进现实
随着5G-A网络和机器人的技术迭代,具身机器人不仅跑进十五运,也加速走入生产生活的日常场景。
日前,中国移动联合乐聚、南方电网、北京通用 人工智能 研究院等跨领域合作伙伴,发布业界首个基于5G-A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电网巡检应用示范。

在该示范中,具身机器人已经可以独立完成 电力 巡检,并代替工人在高压、高温等环境下,完成实时测温/仪表数据读取、电柜操作开关等作业。据悉,南方电网具身智能机器人充满电以后,巡检效率提升84%。
可以看到,具身智能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场景:四足机器人从室内走向室外,在工厂承担巡检任务;人形机器人则进入工厂生产环节,完成重复性作业。
而要实现具身智能从道具、玩具、工具到伙伴的角色跃迁,最终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产业终极目标,强大而广泛的网络连接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支撑。
5G-A网络可实现大场景下高精度定位,在无需额外设备的情况下,增强多机协作可靠性,拓展工业应用的边界。5G-A网络的高带宽能力支持大规模数据采集,为人形机器人的深度学习模型提供丰富的训练数据,从而缩短人形机器人的开发周期,使其能快速适配多样化的行业需求。
用户规模超4500万 5G-A跃升智能底座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中国5G-A套餐用户规模已超4500万。中国移动在超过330个城市实现了全球最大规模的5G-A商用部署,开通超过5万个三载波聚合(3CC)基站和超过60万个RedCap基站,实现县城以上区域连续覆盖。

其中,在深圳市民中心、宝安国际机场、深南大道等重点场景实现了5G-A的连续覆盖,后续将结合业务量、应用场景等在高价值区域开展连片部署。
当前,5G-A正从 通信网络 演进为智能社会的核心底座。从工业生产到家庭生活,从具身智能到医疗服务,多领域的场景落地案例不断涌现,未来有望催生出更多创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