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提速!上海前三季度GDP增长5.5%超出市场预期,成绩单背后亮点何在?

上观新闻11:07

10月22日,上海发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5.5%的GDP增速高于全国水平,超出了市场预期。今年上半年,上海GDP增速为5.1%。

 

逐季提升的不止GDP数据。从前三季度数字来看,上海的工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批发 零售业 、 住宿餐饮 业等行业指标都较上半年出现明显改善。这其中,有一些是上海的传统优势产业,有一些则是刚刚起步的新兴产业,他们你追我赶,让上海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韧性增长的态势。

 

当前,上海经济处于动能转换的调整期,外部环境又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前三季度上海GDP能走出这样一条向上的曲线极为不易。

 

回望整个“十四五”发展过程,上海对诸多重点产业进行了提前布局。现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成果正在兑现。

 

工业新势力,拿下近半壁江山

 

第二产业看工业。上海曾经以工业立市,但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工业的挑战重重,上海如何兼顾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

 

寻找新动能迫在眉睫。五年前,在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了“三大先导产业”的概念,即 人工智能 、 集成电路 、 生物医药 产业。如今看来,这一步走得十分正确。

 

当前,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已经成为引领上海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前三季度,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7%,较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快于全市2.8个百分点,拉动效应明显。

 

除了三大先导产业,上海近年来也培育了不少新兴的高端产业集群,如船舶 航空航天 、计算机通信、电气 机械 制造业等。今年前三季度,这些行业产值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新能源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产业前三季度也分别增长了19.6%、10.9%和10.3%。他们都为上海工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如今,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提高至44.1%。也就是说,上海市接近一半的工业产值都由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工业发展的新引擎越来越多。

 

从成本侧来说,近年来上海还通过降低用能、土地、贷款等成本,帮助工业企业降本增效,推动工业企业的持续发展。在今年上海全球投促大会上,上海宣布通过去年出台工业“降本增效17条”,实打实为工业企业降本超520亿元。今年上海的目标是,要助力工业领域再降本60亿至80亿元。

 

上海的努力一定程度上反映在企业的利润数据中。今年1至8月,上海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6.3%,工业企业利润率达6.3%,工业企业效益逐步改善。

 

金融稳了,但增长最快服务业是它

 

金融业数据是今年三季度上海经济的一个亮点。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日趋活跃,上海的金融交易也日益繁忙。前三季度,上交所有价证券成交额增长38.4%,上期所成交额增长11.5%,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交额增长40.2%。

 

股市方面的交易尤为活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上海市证券营业部成交额同比增长达95.2%。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拥有全球最丰富的金融市场业态,涵盖股票、债券、期货、货币、票据、外汇、黄金、 保险 等全品类交易市场。资本市场的回暖,以及股市的提振,会放大上海金融市场的交易额,直接拉动上海金融行业的增长。

 

然而,对于现在的上海来说,金融业已经不是增长最快的服务业产业了。今年前三季度,上海金融业增加值6965.27亿元,增长9.8%;信息传输、 软件 和信息 技术服务 业增加值5277.43亿元,同比增长15.5%。

 

在这两大支柱产业的带动下,上海的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发展不断加速。从2022年到2024年,服务业占上海GDP比例分别为74.1%、75.2%、78.2%,呈现逐年升高态势。今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占GDP比重达79.1%左右,再次刷新了纪录。

 

和金融“老大哥”相比,信息服务业是上海支柱产业中的后起之秀。按照统计的标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涵盖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互联网 及相关服务,软件开发与信息技术服务等业务。对于上海来说,平台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是信息服务业增长的关键。

 

在平台经济方面,上海近年来涌现出 拼多多 、小红书等头部互联网平台,目前还聚集了美团、京东等大厂,产业链生态日趋完善,直接助推了上海信息服务业的高速增长。

 

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近两年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旺盛,大模型加速应用,也为上海的信息服务业添了“一把火”。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加速形成“算力筑基、模型引领、应用赋能”的全链条体系,为信息服务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发展机遇。

 

单季新高!上海制造出口全球

 

日前,在上海市政府召开的一场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一家来自闵行的制造业企业, 思源电气 晒出的成绩单让人眼前一亮——这家专注于输配电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在去年业绩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6.9%。

 

思源电气业绩快速增长的关键在于全球化。公司党委书记陈照平介绍,目前公司已成为全球主要输配电行业高端装备市场的主流供应商,业务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订单突破1/3。

 

像思源电气一样快速推进产品出海、拓展新兴市场的企业在上海不是少数。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市进出口同比增长5.4%,其中,第三季度进出口规模更是创下单季历史新高,9月实现进出口4059亿元,突破4千亿元大关。

 

出口是今年上海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前三季度,上海出口同比增长11.3%,增速较全国高4.2个百分点。

 

可以观察到,外贸出口的加速与工业制造业产值增长有直接关系。三大先导产业、高端制造业、绿色产业的发展,正带领上海外贸出口“逆袭”。

 

三大先导产业方面,前三季度,上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出口1936.7亿元,增长10.3%。得益于 创新药 国际化步伐加快和上海产业政策的优化,医药品、西药 原料药 出口分别增长21.5%和40.7%。

 

高端制造业出口增势也十分明显,工业 机器人 、航空航天装备、高端机床、 石化机械 出口分别增长41.6%、39%、36.5%、29.6%。

 

绿色产品出口态势仍然强劲,前三季度,上海市“新三样”同比增长6.3%,继续保持超千亿元的出口规模。其中在 特斯拉 储能 工厂投产的带动下, 锂电池 出口321.5亿元,增长20.7%;上汽加大混动汽车出口力度,推动上海市混动汽车出口196.1亿元,增长2.1倍;绿色航运装备异军突起,液货船出口206.3亿元,大幅增长82.7%。

 

消费升温,上海“人气”回来了

 

就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一个出行数据引发人们的关注:据上海旅游 大数据 监测,8天假期里,上海市共接待游客2548.5万人次,同比增长19.7%。

 

上海的“人气”正在升温。这在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中也有体现。前三季度,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其中,7月到9月分别增长7.8%、13%和9.2%,推高了社零总量,让前三季度社零增速较上半年直接提高了2.6个百分点。

 

在过去的这个夏天,上海的消费也“热”了起来。在“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拉动下,限额以上单位中,体育和娱乐用品类、家具类、 家用电器 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7.7%、22.1%、28.2%。

 

旅游业、住宿餐饮业也受益于政策补贴。目前,上海共发放两轮10亿元“乐·上海”服务消费券,下半年又增发了文化、观赛消费券。前三季度,上海住宿业增速较上半年提升了2.6个百分点。

 

为了打造外国游客“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今年夏天上海还接连举办了“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上海旅游节等活动,文旅商体展联动,接待境内外游客数量大幅增长。前三季度上海旅游入境人数达636.6万人次,同比增长37%。

 

消费、投资、出口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除了前文提到的社零、出口数据,前三季度,上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同比增长也达到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三驾马车的共同发力下,上海经济展现了强大的韧性与活力,为全年经济的稳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上海“十四五”的顺利收官注入了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