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世界粮食日|解锁中国饭碗的人保守护密码

人保10-15 19:16

2025年10月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以“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 好未来 ”呼吁全球携手守护粮安,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粮食节约人人有责”的主题,更将守护行动延伸至每一个人。

 

从黑土地的麦浪到江南的稻田,从田间的种子到仓中的储粮,中国饭碗的安全,离不开全链条的坚实守护。作为金融央企, 中国人保 紧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 保险 +科技+服务”为核心,从“种-管-收-储”四位一体保障体系,为粮食全生命周期护航。

 

种・风险前置>>

 

定制化保单,筑牢播种“定心防线”

 

“种”是粮安的起点,底气源于精准保障。中国人保紧扣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以扩大完全成本与收入保险覆盖面为抓手,为农户破解“天灾”“价跌”双重困境。

 

 

在江西湖口,1600余年种植历史的 大豆 迎来“全链条保障”——大豆 综合 收入保险,为2375亩大豆撑起178万元“防护伞”;在江苏启东,9.34万亩大豆实现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432户农户获得7471万元风险兜底。

 

 

广东阳春首单政策性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落地,让南方作物也有“专属保障”;内蒙古则创新推出主粮节气气象指数保险,推动农业保险从“灾后赔付”向“风险减量”升级,为1145万亩主粮提供91.73亿 元保 障,让每一粒种子都能安心扎根。

 

管・智慧预警>>

 

“天地物”科技网,把风险拦在灾害前

 

从“被动赔付”到“主动防控”,科技是中国人保守护粮安的核心利器。

 

 

在山东德州130万亩“吨半粮”核心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时运转,卫星俯瞰墒情、 无人机 巡查长势、田间设备盯防病虫害,风险预警图让隐患早发现;海南“粮保宝”水稻制种基地整合卫星遥感、土壤墒情监测等技术,为1.7万亩制种田提供全周期风险管控。

 

 

江苏120处“人保示范方”聚焦麦稻关键生长节点,用“保险+科技”为6万亩农田提供全生命周期指导;四川成都大邑县的麦田里,多光谱无人机搭配AI分析,精准识别弱苗与病虫害,农技专家同步制定方案,让“科技护苗”成为常态。

 

收・快赔直达>>

 

科技与人力双驱,守护丰收不落空

 

抢收季的“及时雨”,藏在中国人保的无人机镜头里,也映在人保党员助农队的身影中。

 

 

浙江宁波象山,水稻倒伏灾情突发,人保查勘员用无人机1小时完成310余亩受灾田查勘,高清影像让定损精准高效;重庆汛期,“无人机+耘智保”技术处理千余件水稻灾情案,查勘效率提升60%,让理赔迈入“高效时代”。

 

 

陕西咸阳遭遇旱情,卫星遥感与无人机联动,不到1个月完成13个县区小麦查勘,11.74万元理赔款及时到账;河南驻马店、山东烟台、陕西乾县等地,人保党员突击队抢收玉米花生、调度抽水泵、启用烘干点,用“人力+科技”双保障,确保秋粮颗粒归仓,让丰收不“打水漂”。

 

储・锁盈减损>>

 

全周期保障,让丰收粮变“值钱粮”

 

粮食入仓不是终点,中国人保用创新保障让丰收粮变成放心粮、值钱粮。

 

 

陕西铜川推出玉米期货综合保险,为16.3万亩玉米提供2.22亿元市场价格风险保障,对冲价格波动;安徽六安、山东潍坊的玉米收入保险,将产量与价格风险“打包保障”,依托“保险+期货”让农户收入稳中有升。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玉米“保险+期货”项目,将赔付标准提升至每亩1814元,覆盖7792吨玉米、货值1967万元,切实稳定农户收入预期。浙江南浔的稻谷订单价格指数保险,借助“长三角稻谷价格监测平台”,为生产者和经营者守住价格底线,引导“优粮优产、优粮优储”,从源头夯实粮安根基。

 

粮安之路,人保全程守护!

从种子落地到粮食进仓,

从田间预警到市场托底,

珍惜粮食,就是守护这份安全感!

未来,中国人保将持续升级科技赋能,

扩宽保障边界,

让每粒粮食都能安全归仓,

让亿万农户的种粮底气更足。

 

供稿单位:集团品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