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中国联通获工信部颁发牌照 三大运营商卫星通信走到了哪一步

财联社09-08 22:06

工业和信息化部官宣向 中国联通 颁发了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午后,卫星 互联网 概念股再度走强。 中国卫星 拉升触及涨停,中国联通一度涨超5%,相关产业链公司跟涨。

 

工信部表示,按照《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关部署,近日向中国联通颁发了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后者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深化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丰富通信服务与产品供给。

 

至此,三大电信运营商中, 中国电信 与中国联通均已能够进行手机直连卫星通话。 中国移动 虽然在卫星移动通信上进行了前瞻布局,但目前其用户还仅能进行卫星短信通信,移动号码使用“北斗短信”用户可在无网络地区发送含定位的短报文。

 

政策红利释放卫星通信产业迎拐点

 

卫星通信长期被视为高技术、强安全领域的“战略资源”。但随着低轨卫星网络的建设和终端直连技术的突破,行业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8月27日,工信部发布的《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被业内视作拐点信号。

 

《指导意见》提出,支持电信运营商通过与卫星企业共建、共享,加快手机直连卫星业务的推广;同时,依托低轨 卫星互联网 拓展高速数据服务,推动信息基础设施的“天地融合”。换言之,卫星通信将不仅仅是军用、海事或科研领域的专属工具,而是逐渐走向大众生活。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卫星互联网发展势头迅猛,天地融合已成为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特征,手机、汽车、 无人机 等直连卫星创新探索活跃。卫星通信正在由专业领域向大众领域快速普及延伸,有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述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支持国有卫星通信企业加快发展低轨卫星互联网,支持电信运营商开展手机等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业务,支持民营企业探索卫星 物联网 等新型卫星通信业务,分业务、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卫星通信业务开发。

 

该负责人称,要充分发挥卫星通信优势,支持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数字惠民等传统领域的应用。加强卫星通信与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交叉融合,推动手机、汽车、飞机等直连卫星,大力发展大众化卫星通信应用。

 

运营商竞速移动卫星通信

 

目前,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正在以不同路径推动卫星通信加速走向商用。

 

中国联通是《指导意见》政策发布之后,第一家收获经营许可的电信运营商。《科创板日报》记者从中国联通方面了解到,今年8月,联通星系01-04星四颗低轨卫星在山东日照海域成功发射入轨。

 

其中,01-03星为低轨物联通信卫星,04星采用载荷可重构、波束灵活配置、频谱感知、干扰规避等多项核心技术,具备低功耗终端直连、动态波束调度与复杂电磁环境自适应能力。其入轨后将开展符合国际标准的低轨窄带物联体制在轨测试,支持低功耗物联网终端直连卫星通信,支撑卫星物联试验,向低轨卫星物联迈出关键一步。

 

在卫星 车联网 方面,联通与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合作,完成了车载卫星通信的外场试验,验证了“车载终端—在轨卫星—业务平台”的双向通信链路。这为低轨卫星在应急通信和智能网联汽车场景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卫星物联网方面,联通将基于联通星系04星与时空道宇等企业,推动卫星物联网在工业、农业、能源等行业落地,探索与 工业互联网 、低空智联网的交叉融合。

 

“中国联通早在2024年2月与 中兴通讯 、银河航天、是德科技共同完成了NR NTN( 5G 宽带非地面网络)终端直连低轨卫星在轨试验。如今,与时空道宇合作发射的四颗低轨卫星也已成功入轨。”中国联通方面表示,下一步,中国联通将与多构型、高低轨卫星资源深度融合,发挥联通地面系统集约优势,与产业共建全球覆盖、全时段、全业务服务的新一代天地融合网络,面向人联、车联、物联提供“永远在线”的服务。

 

中国移动的布局更偏向技术前瞻。2023年,中国移动发射了“中国移动01星”和“星核验证星”,前者搭载星载基站,用于5G天地一体技术验证;后者则是全球首颗采用6G理念设计、具备在轨业务能力的验证星。

 

中国移动研究院星地融合技术研究所所长邓伟向《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中国移动正从政策争取、技术攻关、商用推进三方面推动天地一体发展。

 

一方面,积极向工信部申请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牌照,为依法合规开展手机直连卫星业务奠定政策基础;另一方面,在国际标准组织牵头多个项目,建立星地融合组网技术体系;在应用层面,移动已通过中星系列和亚太6D卫星提供海洋宽带和应急服务,并依托北斗系统发展短信业务,累计用户超过49万。

 

中国电信则是依托“天通卫星系统”,实现手机直连卫星商用。2023年,其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出手机直连服务,2024年又推出“汽车直连卫星”。今年5月,电信卫星通信分公司与老挝通信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将天通服务落地老挝,成为首个将直连卫星业务推向海外市场的运营商。

 

多主体参与多场景应用

 

虽然产业热度高涨,但卫星通信要实现真正普及仍面临多重挑战。如何降低终端成本、提升链路稳定性,以及如何与地面网络高效协同,是决定能否规模化落地的关键。

 

“未来,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将以《指导意见》为指引,形成技术先进、标准统一、产业开放的天地一体技术体系,以及多轨与地面融合、多业务协同发展、多市场主体参与、多应用场景迸发的新型产业格局。“中国移动研究院星地融合技术研究所所长,邓伟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具体来看,一是构建多轨与地面融合的天地一体新网络。电信运营商与卫星企业将强化共建共享,形成多轨与地面融合的“天地一体”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二是形成多业务协同发展的新局面。多种卫星资源融合,支持终端设备直连卫星、卫星物联网、固定宽带等业务协同发展。

 

三是拓展多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新生态。形成卫星企业、地面运营商、民营企业等各方主体广泛参与的市场生态。

 

四是培育多应用场景迸发的新市场。以手机直连卫星为切入点,与低空、航空、车联网等场景相互融合,形成多应用场景迸发的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