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古都、交通枢纽、人口密集……众多标签下,河南省省会郑州正跻身短剧这一新赛道,成为业内人士口中继横店之后的另一影视发展重地——“竖店”。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近日走访郑州短剧市场了解到,一批短剧基地正在快速崛起,除文化创意街区纷纷增加拍摄场景外,传统家装市场也跨界入局。由于市场发展兴旺,郑州短剧市场有儿童演员日薪达到1.5万元,有成人“明星”单日出演费用高达数万元。市场蓬勃发展吸引了不少剧组演员扎堆赴豫,形成一股“逐戏而居”的“迁徙潮”。
面对短剧市场的火热,郑州及周边多个地市已积极跟进,从剧本创作、取景拍摄、精品奖励、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按照《关于郑州市加快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目标为到2027年微短剧市场达到百亿规模。
家装商城变身短剧基地
作为郑州市的“家装一条街”,郑汴路上 云集 了众多大小规模不一的装修装饰行业 综合 商业体,凤凰城就是其中知名度较高的一家。近年来,伴随家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业景气度有所下滑,凤凰城也瞄准短剧市场,谋求转型发展。
在以装修装饰品牌为主的商业街上,凤凰城多元宇宙科技创 新产业 集聚区的标识牌格外醒目,这里也定位为“全球剧商中心”。
标识牌后面,是略显陈旧的商场大楼。记者走进之后看到,这里多数商铺依然在经营装修装饰品,但四楼入驻了多家影视科技公司,内部空间也被改造成了短剧拍摄场景。除短剧拍摄外,聚集区的宣传海报上,还写着将开设 服装 、剪辑、演员培训等课程,打造行业人才培养体系。
凤凰城的跨界转型,是目前短剧产业在郑州走红的一个缩影。事实上,郑州各区的短剧市场竞合发展已渐成规模。
“2023年,郑州航空港区对接引入聚美集团,利用中原数字视听产业园,与国企平台共建‘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现已完成法院、医院、公司、总裁等场景17个,总置景面积1万余平方米,日均接待4个到7个剧组拍摄,并提供后期制作服务,实现‘拍摄+制作’同步进行,极大降低剧组时间成本。”郑州航空港区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展示区内短剧产业发展成果时表示,为加速推动航空港区微短剧产业发展,航空港区成立微短剧工作专班,为微短剧企业协调证照办理、人才服务、特殊场景取景等痛点难点,助力企业更好发展,还成立打击盗版工作领导小组,持续加强微短剧 知识产权 保护工作,维护公平竞争的产业秩序。该区还成立“微短剧产业联盟”,将机场、工厂、医院、园林等百余处取景地建立详细资料库,以清单方式向剧组提供拍摄场地、餐饮、住宿等服务,提高微短剧作品生产效率。
据管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亳都·未来之城”正能量网络微短剧联盟创作基地落户该区,目标是通过短剧这种新兴艺术形式,将该区内郑州商代遗址的风貌得以展现,实现文旅文创融合发展。除硬件配备外,管城区近日还公开发布了一批微短剧招工信息,对包括摄影师、灯光师在内的多种职务“广撒英雄帖”,助力辖区短剧剧组作品顺利落地。
“横屏时代看横店,竖屏时代看‘竖店’。作为全国短剧拍摄重镇,郑州已经被行业内赋予了‘竖店’的美誉。”一位河南短剧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郑州已经发展成全国最大的微短剧承制区,拍摄基地呈现“全域化”特征。如新郑市木马片场、上街区方顶大宅小院别墅、中牟鼎革影视基地、惠济区纳帕庄园等拍摄场地,无论是古装剧、都市剧、奇幻剧,都有丰富的拍摄场景可供选择。
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郑州市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23亿元,短剧制作企业超过800家,从业人员规模达到3万人,涌现出多个行业头部企业。
“竖店”为何是郑州
“虽然每个演员根据个人流量、形象、演技等报价不一,但在郑州短剧市场,演员群体目前收入算比较高的。有优质小演员单日收入就达到1.5万元,知名成人演员一天的出演费用更高达数万元。”从事企业管理方向工作的陈玮(化名)2023年开始跨界涉足短剧市场,成为一名经纪人,如今已经参与了多部短剧的筹拍执行工作。
她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近年来横屏剧组开机数量明显减少,很多横屏演员没有工作机会,纷纷开始转战竖屏市场,形成了横店、杭州、成都等传统影视基地专业演员批量涌入郑州的“迁徙潮”。除了演员群体外,包括导演、编剧、场务、灯光、后期等众多影视作品摄制产业链的工作人员也“逐戏而居”,在郑州也能获得不错的薪资待遇。
据从业人员介绍,目前在郑州,短剧主角的平均日薪在2000元到1万元,有一定表演基础的配角,日薪也能达到800元到1500元不等。摄影师、灯光师日薪突破2000元已成常态。场务、道具师等岗位月薪也可达到4000元至8000元。
“虽然没有官方统计数据,但我们业内人士估计,郑州每天开机的短剧大约有100部左右,人员需求量还是非常可观的。”陈玮表示。
是怎样的契机,让郑州这座看似与时尚并不沾边的古都,成为了短剧拍摄重镇?
“郑州短剧市场发展可以追溯到2020年前后。最早做短剧的公司实际主营为信息流业务,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网络小广告。”上述短剧企业负责人介绍,短剧一开始其实是商家基于特定故事情节编制投放的广告小视频,用以吸引观众点击链接。此后,这类视频逐步优化、拉长,慢慢就诞生了短剧这一类型。郑州信息流产业基础较好,形成了短剧最初的诞生土壤。虽然早期的短剧多粗制滥造,并没有专业的服化道,但如今短剧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新兴产业,制作也向专业影视作品靠拢了。
除了业内人士眼中的先发优势,郑州发展短剧产业,还有着得天独厚的硬件条件。
“郑州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便于剧组人员、设备等的运输和调配,降低了拍摄成本。同时,郑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国际都市风貌、文化遗产、田园风光、高端酒店、旅游度假区和特色文化街区等元素齐全,为短剧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取景地。”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表示,郑州发展短剧产业的优势很多,不仅有政策的强力加持,有文化资源的有力支撑,还有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深厚基础、人才团队的集聚,以及雄居中原的交通区位优势。
目标百亿市场规模
202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郑州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而在2024年10月,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的《关于郑州市加快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中提出,“争取到2027年,全市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
百亿目标并非空穴来风。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我国微短剧的用户规模截至2024年12月已达6.62亿人,半年增长率高达14.8%;使用率为59.7%,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7.3个百分点。仅半年时间,微短剧独立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从90分钟涨到101分钟,已经追平即时通讯。
为促进短剧行业发展,郑州市已提出激励政策,对符合相关条件的优质微短剧作品成片,给予分别最高不超过30万元、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奖励。对郑州地标场景、景区公园、文化场馆等场地年接待微短剧剧组数量达到30个及以上,且拍摄天数累计100天及以上的,经评选认定,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除郑州外,今年4月,河南登封市人民政府也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满足取景地70%以上为登封市地标或场景、综合播放量达1亿以上等条件的微短剧,经综合价值评测可给予一次性最高50万元奖补。
“短剧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有效的、多方面的。剧集的传播,不仅能够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更推动了一批本土企业的崛起,形成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提升了地方经济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谈及地方积极布局短剧产业的原因,宋向清认为,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短剧产业的发展催生了摄影师、灯光师、化妆师、群演等新型高薪岗位,直接带动了大量就业。同时间接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在促进文旅融合方面,“微短剧+文旅”模式兴起,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成为新潮流,各大景区因短剧客流量激增,带动了全省旅游经济发展,也促进了文化传播。此外,短剧市场还推动了场景经济、人才培训、器材租赁等几十个相关产业发展,并衍生出文创产品。
不过宋向清也建议,立足郑州市已形成的短剧产业优势,应由省相关部门牵头,制定全省微短剧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各地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同时,搭建全省微短剧产业资源平台,共享包括拍摄场地、设备租赁、人才信息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各地市之间开展合作,共同打造微短剧产业项目,实现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