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基金“中考”结束,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普遍跑出不俗的成绩,但对于高收益的基金来说,在频繁波动和风格轮动的情况下,如何避免“煮熟的鸭子飞了”,已成为接下来基金策略的一大出发点。
与上半年偏进攻的倾向不同,多家公募最新发布的中期策略报告显示,尽管对下半年市场走势持乐观态度,但基金经理策略上优先保住收益的思路占据主导。
下半场注重攻守兼备
从选股方向上看,许多基金经理下半年更加注重攻守兼备。
“从策略来看,战略上保持乐观,但战术上需攻守兼备,防止外部环境的扰动和冲击。”平安基金权益研究总监、平安研究优选基金经理张晓泉认为,预期下半年的企业盈利水平将在经济筑底过程中不断抬升,降准降息带来的充裕流动性和外资回流将共同推动市场风险偏好上升,权益市场将趋势上行。但考虑到外部风险因素,因此一方面需配置稳定红利资产抵御短期波动,另一方面则需积极布局有望引领新一轮中国经济大发展的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自动驾驶、 创新药 等高成长板块。
南方基金、金鹰基金下半年的持仓策略也同样强调了进攻与防守的互补。金鹰基金认为,在布局新消费的行业轮动机会上,可兼配黄金以应对全球经济货币政策敏感期的防御价值。该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强调,政策强化分红以及利率处于较低水平仍是未来较长时间的基准情形,在政策推动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快入市的背景下,这些资金天然偏好高息资产,在经济复苏的弹性空间尚未打开前,红利或有望受益于稳定的基本面而阶段性占优。
南方基金认为,可采取以红利搭配小盘科技股的策略。红利基于盈利稳定性,具体可关注受益于长久期价值和改革红利推升估值弹性的港口、公路以及 高股息 的白电龙头。进攻弹性视角下,关注存量项目进入收获期,自由现金流释放加速的电信运营商以及人工智能与 互联网 领域的小盘科技股。
在基金产品的选择上,诺安基金研究部总经理邓心怡强调,投资者如果风险偏好较低,优先侧重固收类基金或价值、均衡型权益类基金;如果风险偏好较高,可适当增加科技等主题基金比例,但不宜过于集中。建议视个人投资情况,采用定投方式布局波动较大的基金,以淡化择时风险。
更重视基本面逻辑
实际上,公募基金下半年的策略变化,很大程度上与上半年基金高收益产品较多且聚焦持续性较短的主题投资有关。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排名全市场十强的基金产品收益率全部超过60%,还有300多只基金产品的收益率超过20%,显示出基金在上半年的赚钱效应不错。
业内人士认为,对许多上半年收益率超40%的基金经理而言,如何在下半年延续优秀的业绩或守住业绩,控制业绩回撤幅度,成为接下来选股、换仓策略上的核心。因此,基金经理下半年会更加注重策略上的平衡,尤其是重视以基本面为主导的逻辑。
“上半年的主题投资,概括起来包括DeepSeek、机器人、创新药、 固态电池 、稳定币、情绪消费、军工等,这些主要是技术主导的。”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魏凤春认为,整体来看,上述主题投资都是主导产业演化带来的,在演化过程中,技术变化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也显示出从全球产业竞争的规律看,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仍然是国家竞争、企业竞争的蓝海,是投资者最关心的热点。
中长期依然偏乐观
此外,上述策略的改变,也与宏观环境有关。
“整体而言,长期资本入市以及赚钱效应带动了市场热度。但随着市场反弹,交易整体或趋于清淡。”长城基金一位人士认为,市场部分板块仍维持在高位,结构性行情突出,当前全A估值水平整体位于2016年以来中枢水平,位置相对中性,但考虑到内部受制于盈利预期,外部美联储再次降息仍需等待,美债利率短期或仍将在高位运行。因此,在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压制下,市场估值整体缺乏弹性。
金鹰基金则表示,下一阶段市场或将维持相对高位震荡局面,上市公司中期业绩预告或成市场短期情绪的重要风向标。在近期以旧换新资金再度下发和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支持的背景下,经济内生性复苏预期或有望转好。不过,7月重要会议的政策期许可能相对有限。总体而言,在市场短期放量突破后,预计或维持相对高位震荡格局。
南方基金也认为,从未来两个月的投资视角看,短期对市场须保持耐心,但未来6个月的中长期依然偏乐观。短期来看,对增量政策保持耐心。政策节奏变化的核心原因在于中美关税事件的边际缓和且关税暂缓期或有延期,在事件悬而未决之前,国内政策工具或不会使用完毕。中长期来看,财政货币政策双宽推动金融企稳、经济复苏的路径已经较为明显,过去半年通过货币政策适当宽松带来的上半场金融再通胀已充分演绎,当下或处于向下半场实物再通胀转折点,后续基于中国政策极强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更多政策及创新型工具或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