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应用与基建两翼齐飞,AI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近在眼前?

华夏基金09-12 13:55

9月11日,A股放量大涨,沪指收涨1.65%逼近前期高点;AI产业链全线爆发,光模块(CPO)、 覆铜板 、光芯片等概念指数炙手可热领涨市场。$科创 人工智能 ETF华夏(589010)$也再度起航大涨4.27%,强势突破十日均线后已位居所有均线上方,趋势向好有望开启二波浪潮。

AI产业链“火山喷发”的背后是利好事件的强大投射。据悉,OpenAI已签署一项协议,将在大约五年内向 甲骨文 购买价值3000亿美元的算力;甲骨文昨晚收盘大涨36%创纪录新高,市值单日暴增约2500亿美元。在“真金白银”的投入下,AI板块收获一根“大阳线”也在情理之中。未来,当“算力+模型+应用”实现共振,“万物皆可AI、AI链接万物”的时代即将到来。在AI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投资机遇$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也将一同迎来排浪式增长!

一、AI应用进入“大爆发”时代

10年前,我国提出“ 互联网 +”行动,推动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10年后的今天,“AI+”的时代又出现在我们眼前。如果说“互联网+”促进了信息的连接与传播,“AI+”则实现了从信息连接到知识运用与创造的重大跨越;“互联网+”让机器学会搬运,“人工智能+”则让机器学会分析、思考、判断,进而执行和工作。正因如此,AI成为各个行业的“增量因子”,如果哪个应用想要在细分门类中“脱颖而出”,AI或许就是最好的“秘密武器”,所以现在市场上卷的不仅仅是应用本身,而是产品与AI技术的融合。

随着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展人工智能上升为一种国家战略。政策核心可总结为“应用牵引、基础赋能”的双向驱动逻辑,锚定场景融合,凸显“应用为王”。政策将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作为核心载体,重点推动其与 软件 、信息、金融、交通、物流、商贸等多领域深度结合,明确2027年应用普及率超70%、2030年超90%的目标,通过场景化落地激活AI实用价值,让智能应用渗透经济社会关键环节。

当前,AI的触角已经深入各个行业“软硬通吃”,无论是软件应用方向的AI Agent火爆出圈;还是硬件领域热度高涨,人形 机器人 、AI眼镜和智能驾驶三大赛道迎来催化,现象级AI产品喷涌而出。

1)AI Agent:软件领域,大模型正从单纯的“对话AI”向“干活AI”转变,Agent是大模型向前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大模型发展的L3阶段。Manus的空降发布,推动通用Agent爆火出圈,“干活AI”成为人工智能行业新浪潮,并迅速引起了大厂和创企的生态卡位战。

2) 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承载着人类对通用性具身AI的终极愿景,当前产业发展重心仍在研发制造环节,但已有部分人形机器人进入B端试水,“进厂”成了人形机器人冲锋商业化的首个试验场。以 特斯拉 为首的全球科技企业纷纷加速布局;国内 优必选 、宇树、智能机器接连斩获大额工业级订单。

3)AI眼镜:眼镜是AI落地的良好载体。表层上,AI眼镜是对传统眼镜的智能升级,融入多模态传感,内置大模型软件,且仍然可具备MR/AR的现实融合能力;深层上,其核心优势在于便携、交互平滑、功能丰富——AI眼镜既可以兼容 智能手机 内容生态,也能此基础上开发更丰富的智能应用,如消费者愿意为AI 智能眼镜 功能付费,未来传统眼镜用户向智能眼镜用户切换的空间非常宏大。

4)智能驾驶:智驾平权浪潮将至,AI将全面赋能车载智能化应用。2024年开始端到端技术迎来爆发,预计未来两年将快速普及至10-20万元市场,而DeepSeek有望降低车端模型部署门槛,助力AI全面赋能车载智能化应用,推动高阶智驾加速渗透。

二、AI基建筑牢“AI+”发展底座

在AI应用争奇斗艳的背后,AI基建正迎来“ 黄金 时代”。“AI+”加速融合需要技术底座的大力支撑,算力芯片、数据服务、开源平台这些不太炫目的领域,正在成为真正赢家。商汤科技公布总算力突破23000 petaFLOPS; 阿里云 宣布三年3800亿基础设施投入计划; 腾讯云 “星脉网络”实现通信效率提升50%——这些数字不仅是企业财报的注脚,更是中国在AI基础设施领域发起冲锋的号角。

AI的“三驾马车”——数据、算法和算力,是驱动技术发展的核心要素,如同生物进化中的基因、能量与环境,构成了AI发展的底层逻辑。因此,AI应用的“百花齐放”实际上是数据洪流、算力突破与算法创新的三重奏。

1)数据是AI的“燃料”:决定了机器能够“学什么”,直接影响模型的知识储备和应用场景。就像人类通过感官接触世界形成认知,AI通过数据构建对现实的理解。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海量数据 为各行业带来巨大机遇,促使 大数据 技术应运而生。大数据技术通过分布式存储、计算等手段,对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和分析,从而挖掘出数据背后的巨大价值。

2)算力是AI的“加速器”:算力决定AI能够“学多快”,直接影响模型的训练效率与复杂任务的处理能力。正如人类依靠大脑的运算能力快速决策,AI依赖算力在庞杂数据中提取规律、优化模型。在人工智能与 物联网 时代,算力的部署模式从集中式向分布式演进,形成 云计算 - 边缘计算 -终端计算的三层架构,如 GPU /TPU专为并行计算设计,处理图像和语言任务效率比CPU高数十倍;谷歌用数千块TPU训练大模型,耗时从数月缩短到几天。

3)算法是AI的“方法论”:算法是AI“怎么学”的核心方法论,定义了模型从数据中提取规律的方法与路径,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与任务解决能力。正如人类通过逻辑推理与经验总结掌握技能,AI通过算法将数据转化为可执行的智能。算法技术持续突破理论边界,标志着AI的能力上限不断被挖掘,推动技术从感知智能迈向认知智能。

数据-算力-算法三者像“剪刀-石头-布”,缺一不可。算法设计再精妙,算力不足就是纸上谈兵;数据再海量,算法低效也提炼不出价值。

当前,中国AI基建产业正站在历史性风口上,一场无声科技革命席卷而来:国家层⾯政策红利密集释放,《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夯实顶层设计;大模型参数量级从十亿级跃升到千亿、万亿级,中国大模型数量占全球36%,仅次于美国; AI芯片 开启从跟随到超越的逆袭之路, 华为昇腾 910B算力达320TOPS,兼容CUDA生态;海光深算二号性能较上一代提升100%,支持大模型全流程训练; 寒武纪 思元590能效比逼近国际主流GPU……可以说,中国AI基础设施就如同数字时代的“都江堰”,为万千智能应用疏浚赋能、引潮定向。

三、通过ETF锚定AI浪潮的投资机遇

AI应用与AI基建如同两条奔腾的江河,正交汇成一片壮阔的海洋。这种“应用+基建”双轮驱动、彼此促进的繁荣格局,将打开一个巨大的投资风口。就像“互联网+”不仅催生众多伟大应用,也缔造了“云、网、端”底层设施建设的黄金时代。所以在AI爆发的今日,我们既能看到聚光灯下的AI应用,也绝不能忽视背后默默发力、提供“武器和弹药”的基建玩家。在这其中,$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的投资机遇将贯穿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算力支撑、模型研发,到行业应用、生态服务……

1)聚焦产业链核心环节

$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跟踪科创人工智能指数,从科创板市场中选取30只市值较大且覆盖「硬件-算法-应用」AI全产业链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科创板市场代表性人工智能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聚焦硬核科技的科创龙头,前十大成份股合计权重71.66%,第一大权重股寒武纪占比高达16.62%,或具有较高的AI主题纯度和龙头 驱动力 。

2)科创板“硬科技”属性赋予高弹性

依托科创板“重视硬科技”的属性,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成分股研发投入占比达33.42%,显著高于A股全市场,叠加20cm涨跌幅的弹性优势,既能精准锚定AI产业长期增长潜力,又能在技术突破与政策利 好时 释放高弹性价值,近20个交易日涨幅达21.94%,近60个交易日涨幅达43.13%,“牛市”尖兵向上弹性十足。

(数据来源:wind,涨幅截止日期均为2025.9.11)

3)相关标的:AI应用端最大赛道之一$机器人ETF(562500)

机器人ETF(562500)是全市场唯一规模超百亿的机器人主题ETF,成分股覆盖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帮助投资者一键布局机器人上中下游产业链。场外联接(华夏中证机器人ETF发起式联接A:018344;华夏中证机器人ETF发起式联接C:018345)。

风险提示:以上基金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以上基金属于股票基金,风险与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个股不作为推荐。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指数表现不代表产品业绩,二级市场价格表现不代表净值业绩。本基金为ETF基金,投资者投资于本基金面临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成份券停牌等潜在风险、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申购赎回清单差错风险、参考IOPV决策和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退市风险、投资者申购赎回失败的风险、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衍生品投资风险等。

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观点仅供参考,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