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美国AI 巨头发布二季度财报!人工智能再迎爆发期?

华夏基金08-06 14:55

近日,在财报季取得亮眼表现后,美股AI巨头纷纷高呼要追加AI资本支出;而中国则恰如其时的推出“ 人工智能 +”行动方案,从WAIC到ChinaJoy,再到即将举办的 机器人 大会,各式AI应用争奇斗艳“火出圈”。无论是美国按下AI基建的“暴走键”,还是中国开启“AI+”落地的“加速阀”,都预示着新一轮AI竞赛已拉开帷幕,随之而来的是人工智能的爆发周期。在AI产业链条的角逐中,投资机遇科创人工智能华夏ETF(589010)或将贡献“速度与激情”。
 
一、美国:AI基建垒成算力高墙
 
近日,美股AI巨头发布了相当“炸裂”的Q2财报:
 
苹果:25Q2营收达940.36亿美元,同比增长9.63%,净利润234.34亿美元,同比增长9.26%,均远超市场预期。
 
微软:25Q2营收达764亿美元,同比增长17%,净利润272亿美元,同比增长24%,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Azure云业务增长39%,Copilot系列月活达1亿,个人化计算部门营收增长9%。
 
Meta:25Q2营收达475.2亿美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183.4亿美元,同比增长36%。其中,AI驱动下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1%;“Meta全家桶应用”的日活跃用户增至34.8亿人,股价盘后一度大涨10%。
 
谷歌:25Q2实现营收964亿美元,同比增长14%;净利润282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谷歌云Q2营收同比大增32%。
 
北美云厂商营收利润双增的背后,是“AI投入→业绩回报”链路的价值兑现。无论是智能云与AI成为微软的增长引擎,还是Meta凭借广告+AI双轮驱动,都表明AI不再是“烧钱”的无底洞,而是能够深度赋能云业务场景,实现“1+1>2”的创收“聚宝盆”。前期的AI基建被证明是物超所值,于是AI提质增效带来的超额收益又用于追加资本开支,扩大AI技术的规模效应和赚钱效应,如此循环无穷匮也,这或许就是北美云厂商AI战略的“锦囊妙计”。
 
资本支出持续加码AI基建。2025年前七个月,Meta、微软、 亚马逊 和谷歌的资本支出总和已突破1550亿美元,今年的资本支出总和预计将突破3440亿美元,而其中大部分资金,正源源不断流向支撑 AI模型 运转的 服务器 、数据中心、网络基础设施等AI基建。正如特朗普提出的响亮口号“建设,宝贝,建设”一样,《美国AI行动计划》将基础设施视为AI规模化发展的“硬支撑”,聚焦能源、 半导体 、数据中心等核心领域,筑牢技术突破的物理根基。可以预见,美国将持续推进AI基建的“工业革命”,通过算力狂飙来复刻OpenAI和GPT-4式的“硬突破”。
 
二、中国:“AI+”打开场景落地窗
 
如果说过去两年是AI的“淘金热”,市场最追捧的是卖铲子的“算力”和“数据”供应商。那么现在,当“ 具身智能 ”成为AI接口,市场开始寻找真正能挖到金矿的“淘金者”,而这些“淘金者”就藏在千行百业的应用终端内。从“算力为王”到“应用为先”,中国率先走上一条AI“软着陆”的发展捷径:垂类载体开始承担行业的重量,在千行百业中解决什么问题、创造什么价值,将决定这场AI竞赛的输赢。
 
AI开始场景变现。从WAIC上的“机器人实景秀”、“AI眼镜大战”到ChinaJoy中的各式“游戏+AI”创新玩法、AI美术生成方案及AI NPC交互系统,当AI变成一个个真实可感的系统节点,AI不再是浮在空中的算力云,而化身“哆啦A梦的口袋”,随手一掏,AI眼镜、扫地机器人、AI游戏等具象化载体便在生活中活灵活现。
 
AI应用全线开花的同时,政策层也意识到:与其在算力军备竞赛中当追逐者,不如在场景落地中当拓荒者。于是“人工智能+”行动方案应运而生,其中明确提到要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战略正式从顶层设计走向实际落地阶段。未来,“人工智能+”有望进入互联万物的增量时代。
 
三、如何平衡算力的理想与应用的务实
 
算力层是AI产业的基础设施,"吨位"往往和"地位"绑定,决定AI大厦能够建多高;应用层是AI技术与需求场景的结合,是赋能各行业的最终出口。抛开政治因素,中美两国在AI产业链上的竞逐没有优劣之分,只是选择了不同路径,美国更倾向于“算力+数据+闭源”的模式,通过构建技术壁垒和API调用来保持领先;而中国则发挥杠杆效应,选择“开源+微调+场景”,通过社区协作和产业融合,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技术反哺。无论是算力层的“硬突破”,还是应用层的“软着陆”,最终目的都是让看不见的算力变成看得见的生活。所以不必在AI竞赛中将两者对立起来,随着AI产业链的不断进阶,算力突破和应用拓展也一定会殊途同归,走出“协调共生,美美与共”的产业链发展路径。
 
四、借助ETF展望AI竞赛新明天
 
中美AI竞赛并不是一场“零和博弈”,而是滋润产业链的“及时雨”。当人工智能的风暴席卷全球,无论是北美算力链的超强映射,还是国内“AI+”应用的落地与出海,都将一同绘就AI世界的新明天!让我们一起站在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SH589010)的肩膀上,捕获“产业β+核心标的α”,共同见证这一壮阔图景的徐徐展开!
 
1)聚焦产业链核心环节
 
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SH589010)跟踪科创人工智能指数,从科创板市场中选取30只市值较大且覆盖「硬件-算法-应用」AI全产业链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科创板市场代表性人工智能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聚焦硬核科技的科创龙头,前十大成份股合计权重67.35%,或具有较高的AI主题纯度和龙头 驱动力 。
 
2)叠加科创板块“硬科技”属性
 
依托科创板“重视硬科技”的属性,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成分股研发投入占比达33.42%,显著高于A股全市场,叠加20cm涨跌幅的弹性优势,既能精准锚定AI产业长期增长潜力,又能在技术突破与政策利 好时 释放高弹性价值。
 
3)相关标的:AI应用端最大赛道之一机器人ETF(562500)
 
机器人ETF(562500)是全市场唯一规模超百亿的机器人主题ETF,成分股覆盖 人形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帮助投资者一键布局机器人上中下游产业链。场外联接(华夏中证机器人ETF发起式联接A:018344;华夏中证机器人ETF发起式联接C:018345)。
 
风险提示:以上基金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以上基金属于股票基金,风险与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个股不作为推荐。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指数表现不代表产品业绩,二级市场价格表现不代表净值业绩。本基金为ETF基金,投资者投资于本基金面临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成份券停牌等潜在风险、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申购赎回清单差错风险、参考IOPV决策和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退市风险、投资者申购赎回失败的风险、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衍生品投资风险等。
 
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观点仅供参考,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