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印巴冲突中,我国歼-10CE成功击败法国阵风,一战成名,成为中国装备的“活广告”,A股军工板块也迎来了一波行情,自5月1日-6月24日期间,相关指数相比 沪深300 指数超额明显,其中聚焦空天国防的国证航天指数涨幅达8.50%,在同类中涨幅领先。
航空航天ETF(159227)跟踪国证航天指数,聚焦军工空天力量,一键打包“战斗机龙头股”。
很多投资者认为印巴冲突,迎来了军贸的DeepSeek时刻,其实这种说法也不算夸张,歼-10CE一战成名后,直接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空天装备的实力,印巴冲突不单单是一次短期的事件催化,更是长期投资逻辑的改变。
一、新一轮景气周期开启,超额收益有望
军工作为强计划性行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备战、2027百年强军、建设与第二大经济体相称的强大国防”是既定方向。
五年规划对于行业经营和市场预期有着重要影响,是军工行情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参考历史经验,从五年规划启动编制,到正式落地的第一年, 中证军工 相对于wind全A的超额收益具有一定规律性。
十四五收官筑底:2025年进入到“十四五”末期,部分扰动因素逐步消除,国防军工行业有望迈入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期。
十五五规划蓄势待飞:2025-2026年随着“十五五”规划编制推进、落地,军工行业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指引将逐渐清晰,伴随新一轮订单周期开启,景气成长属性有望强化,或将推动产业链整体景气度迎来复苏。
二、订单回升,业绩拐点清晰显现
行业在手订单已在回升,前期受“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订单下达延迟等因素影响,军工行业经营承压,“以销定产”模式下行业供给随之调整,当前库存和产能利用率均已降至历史低位。
近年来我国军费预算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推动了军工企业的订单增长。在装备现代化建设加速的背景下,各军兵种对先进军事装备的需求持续旺盛,如航空装备领域,2024年下半年相关企业在手订单仍处于高位。J35、J20S和HQ19等新型号亮相珠海航展,进入批产阶段可期,沈飞、西飞、中直等主机厂供给侧指标回升,具备反转预期。量产型号进入新一轮批量采购周期,“量增价稳”有望推动行业基本面边际改善新型号即将进入定型转批产阶段。
2025年一季度,军工板块合同负债显著增加至778亿元。合同负债是国防军工下游订单需求的重要跟踪指标,军工板块整体进入上行周期,合同负债提升显著。
三、军贸和新域新质打开第二增长极
除国内国防刚需外,两大新兴增长极正为行业注入澎湃动力:军贸和新域新质。
军贸预期增强:中国军品具备无政治附加条件、快速交付能力及出色性价比等优势,加上俄乌冲突致俄装备出口暴跌超50%,美欧产品价格高企且附带严苛政治条款,中国恰逢其时填补市场真空,订单从“区域援助”转向“全球爆发”。一般军贸毛利率可以达到60%-80%,远远超国内订单,根据测算,一架歼-10CE军贸利润可能相当于国内的5-10架,可以大幅提升军工企业的利润空间。我国军工企业在 无人机 、战机、导弹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凸显,2023年中国全球军贸占比仅5.8%,有望在国际军贸市场占据更大份额。国际军贸中飞机、导弹等品类占比达60%,航空航天板块是核心受益方向。
新域新质:是新质战斗力的重要构成,新质战斗力包括无人机、远程火箭弹、水下装备等方向,有望改变未来战场作战模式。现代战争瞬息万变,无人机系统作为关键的新质新域作战力量和未来战场主角之一,相关装备需求将提速。2022年至2025年,全球军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将从165亿美元增长到343亿美元,年复合增速27.6%。
四、内需+军贸双轮驱动
